湖南有家红军标语博物馆

广告词 100 0

    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是中宣部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博物馆,集红军标语集中收藏、保护、展示于一馆,于2011年6月9日开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沿湘赣边界来到炎陵县(原酃县)。此后,炎陵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50余支红军部队在这里活动过。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红军官兵在炎陵城乡写下了数以万计的宣传标语,为宣传革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339条标语见证百姓红色情怀

  穿过历史的沧桑,历经岁月的磨砺,红军标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在炎陵得以大量保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1951年8月19日,谷子元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湘东南各县开展慰问活动。

  这一消息传到策源乡良桥村一个叫刘山春老人的耳朵里后,他立即找来村里的几个后生帮他拆屋。有人问他,好好的一间屋拆掉干什么?他说有件“礼物”藏在里面,现在要亮出来让中央慰问团看一看。

  大家七手八脚把刘山春老人的舍屋拆掉了,只见屋的侧墙上写有箩筐大的6个字:“工农红军万岁!”落款是“酃县赤卫大队”。

  原来,为打退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4日召开的柏露会议决定,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实行“围魏救赵”的战术,留下彭德怀红5军、红4军王佐32团和井冈山根据地所属各县赤卫大队坚守井冈山。酃县赤卫大队奉命协守双马石哨口,上山前夕赤卫大队在他家的侧墙上写下了这幅标语。

  此后敌人攻占了井冈山。刘山春老人为保护好这幅红军标语,就请人挨墙砌了一间舍屋,把红军标语遮盖得严严实实,这幅标语就这样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石洲乡黄海古家房子的墙壁上有两幅红军标语。大门屋檐下左边是红7军书写的“拥护苏维埃政府!”,右边是酃县苏维埃政府书写的“推翻国民党统治!”据介绍,1931年2月,张云逸军长率领红7军58团和军直属队一路奔波从广东乐昌进入湘南,正好在春节期间到达酃县苏区。在酃期间,红7军为保卫酃县苏区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上述两幅标语就是红7军与县苏维埃政府当年并肩战斗时书写的。

  1934年10月,红军北上之后,白色恐怖笼罩整个苏区。而黄海古的家就在大路旁边,两幅红军标语非常显眼。一天,地方团总来到他家,限他6天内把标语刮掉,否则拆屋。黄海古左右为难。

  这时他妻子拿来一件褂子要他穿上,免得着凉。黄海古接过褂子,抬头望了望红军标语,心想,我何不给红军标语也穿上一件褂子呢?主意已定,黄海古马上备料请来帮工,不到6天时间就把前墙的标语遮盖住了。

  1951年春节,已是村干部的黄海古在准备张贴春联时突然想起被石灰层遮盖了的红军标语。于是他搬来梯子,用菜刀撬开石灰层 ,两幅红军标语又重见天日。

  正是由于老百姓对红军标语的爱护,以及政府的大力保护,该县至今保留有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339幅(组)。

  “江家试馆”最有趣的红军标语

  炎陵县城至今还有座保护完好的“红军标语楼”,该楼原名叫“江家试馆”,因墙壁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语口号,故称“红军标语楼”。

  江家试馆系清代建筑,属典型的江南民居,过去是江西人聚集的客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对江家试馆进行修缮,现在这里既是一所民居,又是一处红色景点。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江家试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墙壁上的相关介绍是:“1932年,李天柱、王震率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第1师第3团第1连在酃县城开展革命活动。此间,红军在江家试馆内外墙壁上留下了大量的标语以及宣传革命的漫画。标语内容有‘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状等,这些标语、漫画真实记录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宣传、军事活动以及采取的斗争策略。”

  这是炎陵发现红军标语最多的一幢房子,仅这一处就保存红军标语25幅、681字。其中一条标语完整地抄写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共100多字。最有趣的是一幅标语写道:“中国白军挨户团半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拥护红独师万万岁!”率真直白的语言,一看就是红军宣传员的即兴之作。

  江家试馆最有趣的红军标语是一幅漫画:“打倒国民匪党”几个字中,“国民匪党”4个字均变形,组成狗的模样,“国”字当狗头,“民”字“匪”字做狗身子,“党”字做狗尾,“民”字和“党”字的下边笔画做狗腿,画得极为形象。

  这说的是红军标语表现形式的幽默和风趣,而炎陵县城南桥组陈家祠堂的“赤”“白”标语争夺战也很是有趣。据介绍,县城南桥组孙丰新的家原来是陈家祠堂,在祠堂外的照墙上写满了红军和白军(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标语。其中有两条标语经过多次改动。

  原来,红军攻取炎陵县城后,在墙上用土红写着:“优待白匪投诚的白匪士兵”。红军撤出县城后,白军占领县城,看见红军写的标语很有鼓动性,便将标语中的两个“白”字用石灰水改成“赤”字,标语便变成白军写的“优待赤匪投诚的赤匪士兵”。还在旁边加写了一条:“只杀赤匪匪首,不杀赤匪匪兵”标语。红军第二次打进县城后,见白军的搞法很省事,于是又用土红色将“赤”字改成“白”字,除了恢复原来的标语之外,还将新加的标语改成“只杀白匪匪首,不杀白匪匪兵”。两个“赤”字,两个“白”字,红军改过去,白军改过来,变了好几回。直到国共合作,国民党县党部在墙的最高处用墨水写了一条通贯全墙的标语:“民众要想安居乐业,须一致团结。”

  一条标语与一个重大事件

  “打土豪,分田地”是红军标语博物馆展出的标语之一。这条标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在包括炎陵在内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很多地方,但这句口号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中村是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一个普通乡村,就在这个不起眼的乡村却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就是“插牌分田”。1928年3月,根据湘南特委指示,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向湘南挺进,师部设在炎陵县中村的周家祠。就是从此时开始,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主持试点“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斗争,树起了分田分地这一革命旗帜,并成为当时红军的重要纲领和主要工作。

  分田的具体步骤分四步。第一步将人口、田土登记造册,第二步定出分配原则,第三步写好标有姓名、坐落、面积、四界的竹牌,第四步召开群众大会,发放竹牌,各户将竹牌插到所分的田里。这种分田的办法当时叫“插牌分田”,如今在“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炎陵纪念馆”还保留着当年分田地用的竹牌。“插牌分田”首先在中村的道任、龙潭、联西、罗浮江4个自然村开展,尔后在整个中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史料称,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一次土地改革,它为《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依据。

  “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它不仅表明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FROM:解放军报
 

微信号:18945129820
如果您想把这段广告词用真人声音播放出来,或者您需要制作商务手机彩铃等业务,请加客服微信号:18945129820 或致电
复制微信号

标签: 标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