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恤:流动的标语

广告词 209 0

 都说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放在时尚界也不无道理。远的如可可·香奈儿、迪奥·克里斯丁,老一辈如卡尔·拉格斐、伊夫·圣罗兰,新生代如汤姆·福特、马克·雅克布——他们无不是在潮流遭遇瓶颈时找到突破口,成为时尚界的英雄而为人崇拜。而这些时尚英雄剪刀下的标语T恤,不仅在时尚的风头浪尖挥舞旗帜,更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时势交错下为其打造的舞台——因为标语体恤本就诞生在时势的风云变幻之中。

 今年,国际上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令标语T恤的出场机会再次暴增。而这其中规模最大的一股浪潮,莫过于优衣库为日本地震而推出的标语T恤。“名人参与、独家经销以及限量版销售对标语T恤的风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优衣库市场总监艾米·霍加思(Amy Howgarth)如是说。 这家日本连锁店邀约超级名流与时装设计师联袂推出10款形式各样的标语T恤,旨在帮助日本地震受灾地区。优衣库从热销的标语T恤之款项中向日本红十字会(Japanese Red Cross)捐赠了1亿日元,以此宣扬博爱与希望。在这当中,卡尔·拉格斐设计了胸前印有“爱、希望与变革”(LOVE, HOPE AND CHANGE)字样的T恤,阿尔伯·艾尔巴兹(Alber Elbaz)、Lady Gaga以及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也参与其中。 对名人而言,这是一项既有慈善意义又能显示个人创意的行动;而对那些花上12.99欧元买下这些T恤的消费者来说,在追逐时尚的同时,亦能或多或少地沾染一丝名人气息。

T恤:流动的标语-第1张图片-广告词大全 由内至外的演变 T恤最初只是以内衣的保守形象问世。这种朴素单调的纯棉衣物最终衍生为潮流、个性与时尚的代名词,其由内至外的演变过程本就蕴含着惊世骇俗的深意。 还记得年轻的马龙·白兰度在电影《欲望号街车》中穿的那件总是略有破损的白T恤吗?就是这件脏兮兮的暴露着二头肌的紧身T恤,混合着下层人民的反叛、挑衅与直率,成为上世纪50年代最著名的银幕性感标签。从这部电影开始,原本只能作为内衣的T恤开始摆在百货公司作为时髦外衣出售。而同时代的猫王身穿白色T恤时性感迷人的模样也随着《Don’T Be Cruel》、《Love Me Tender》等名曲成为永恒的经典瞬间。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琢磨白T恤——它干净整洁得如同一张白纸、一幅画布,穿在不同人身上,即会显现不同的效果。如果以白纸的功能来开发白T恤,会怎样? 由此,标语T恤开始显露出自己的攻击性。美国的总统候选人最早利用白色T恤,将其变为竞选宣传的最佳媒体平台。上世纪70年代,标语T恤在嬉皮士宣扬和平与爱的运动中开始流行。1973年的《妇女时装日报》甚至声称T恤是当年反文化的首席发言人。 到了1975年,《ELLE》杂志打赌说:T恤将成为服装最基本的样式,像军大衣一样永远不会走出时尚。果不其然,1977年诞生的“I LOVE NY”(我爱纽约)标语T恤一直流行到现在。当时,纽约州旅游局需要一个口号来吸引人们前往旅游。平面设计师Milton Glaser受邀设计了“I LOVE NY”的T恤标志,印有这一字样的T恤顿时风靡整个城市。Milton Glaser的设计灵感极有可能是源于该州从1969年就开始使用的旅游口号——“Virginia is for Lovers”(弗吉尼亚是爱人们的家),口号标语中就有这个红色的心形图标。从那时开始,白色T恤上的“I LOVE NY”标志,就成为了美国的另一种流行象征。沿袭这种“I LOVE”的惯例,巴黎、东京、上海各大城市也都轻而易举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市T恤。 口号决定态度 文字的信息,通常带有强烈的叛逆情绪。年轻人尤其不满被教条管束,渴望改变不公平体系,创造自己的世界。与其宣之于口,不如把想说的话“穿”出来,让别人自己去琢磨。便宜好做、人人可穿的T恤,自然就成了最佳的个性宣传工具。 英国人是Slogan的高手,意念尖锐且指名道姓。上世纪70年代末,该国风行反封建、反贵族、反帝制、反核、反战风潮,向往自由与和平,这种思潮,成为当时音乐、文化、时装的创作核心。早期的朋克乐队如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一首歌囊括了对核武、毒品、泰晤士河水位泛滥等社会问题的焦虑并呼吁年轻人振奋精神,至今影响深远。政治立场鲜明的英国设计师凯瑟琳·哈玛尼特(Katharine Hamnett)正是以T恤上的口号而闻名时尚圈。她曾穿上自己的反核弹标语T恤去见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20年后,反战声浪再起,激情未减的她又在2003年的伦敦时装展上,推出写着“NO WAR,BLAIR OUT”(不要战争,布莱尔下课)的T恤。她推出的一系列标语T恤,早已成为时尚界政治态度的鲜明旗帜。 2001年,已故的Sex Pistols乐队成员希德(Sid Vicious,21岁逝于纽约)曾经穿过的“ANARCHY”(无政府主义)标语T恤,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6000美元的高价,可见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T恤在乐迷心中的地位。 今年热度甚高的T恤除了日本灾后重建的主题,还有一些针对时事而诞生的T恤。在奥巴马宣布本·拉丹已被击毙的数小时后,兴奋的美国人就开始庆祝这名“9·11”事件主谋的死讯。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他们在T恤上印“PUBLIC ENEMY #1 IS DEAD”(头号公敌已死)的标语;而英国流行的“THANK YOU FOR THE DAY OFF”(感谢你们给予的公休日)这一T恤标语灵感则来自英国王室婚礼。威廉王子和凯特大婚的当天成了英国全民的公休日,即使你不在意皇室婚礼,但每个人都能享受不用工作的日子。 回归姿态要时尚 在《解读T恤衫》(The T-shirt Book)一书中,作者夏洛特·布鲁内尔(Charlotte Brunel)这样写道:“T恤衫经历了上世纪中叶的几个重要阶段:二战勇士用它来象征英雄主义,马龙·白兰度穿它来寓意叛逆,上世纪60年代和平运动人士把它充当自身社会觉醒意识的装束,朋克摇滚迷穿着这身装束参加音乐会,以示藐视一切。” 真要追溯起来,拿时尚开玩笑的历代金句也不少,时不时地提醒着标语T恤重现江湖的势头。多年前,汤姆·福特执掌Gucci时红得发紫,有人忌妒又羡慕,嚣张地写下疯句“BRING ME THE HEAD OF TOM FORD”(提汤姆·福特的人头来见我),但T恤红了,设计T恤的人却没红。 一些设计师则乐意在T恤上嘲笑他人,或是自嘲。弗兰克·莫斯奇诺(Franc Moschino)用最浅白的方式自嘲:“GOOD TASTE DOESN’T EXIST!”(好品位不存在);“MOSCHINO IS NOT STYLE, IT’S A MASS!”(Moschino是一团糟!下面还附上卡尔·拉格斐的签名)。那种不故弄玄虚不自以为是的姿态,相当受年轻人拥护。香港时装人黄伟文设计的Jam Tee,则搞笑自封“MALE KATE MOSS”(男版凯特·摩斯)。 标语T恤为何再次风靡?“如今的时装消费者越来越关心如何融入并影响自己周围的环境。”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当代时装采购部负责人加利·埃格利说,他领衔推出的由凯瑟琳·哈玛尼特最新设计的Hamnett标语T恤,这是配合“海洋计划”的宣传活动,以此来设立全球海洋保护区。“看到各种式样的标语T恤也是件有趣的事。”他补充道。 Hamnett的秋冬系列包含了很多时髦T恤,其中包括印有“SAVE THE SEA”(拯救海洋)字样的标语T恤,而伦敦布朗斯百货的精品店与《Harpers Bazaar》近日推出的旨在帮助慈善组织“WOMEN FOR WOMEN”(妇女互助国际)的时尚T恤则被抢购一空。包括亨利·霍兰德(Henry Holland)、 桑丽卡(Henry Holland)以及马克司·路普弗(Markus Lupfer)在内的年轻设计师,也以标语T恤为舞台,付诸了天马行空的创意与观念。 作者 钟天阳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微信号:18945129820
如果您想把这段广告词用真人声音播放出来,或者您需要制作商务手机彩铃等业务,请加客服微信号:18945129820 或致电
复制微信号

标签: 标语 t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