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题片配音

广告词 280 0

响应乡村振兴号召 探寻农安保障之路

四川,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底蕴厚重,丰富的农业资源,扎实的农业基础,成就了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聚力“标本兼制(治)、创培兼顾”,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标本兼制(治)、创培兼顾” 落实举措全面发力

何为“标本兼制(治)、创培兼顾”?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等重要指示精神,探索运用“制标”“治本”“创建”“培牌”四大抓手,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四川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之路。

抓“制标”,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现行有效省级农业地方标准776项,数量居全省各行业首位。二是大力培养标准化生产“明白人”,将标准要求落到田间地头和圈舍鱼塘,每年全省培训近10万人次。三是推进标准化基地及园区建设,支持65家企业实施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数量居西部第一。

抓“治本”,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一是壮大了一支队伍。省市县乡配备监管人员7130名,重点村设置了协管员;系统内有139家农产品质检机构通过“双认证”,配备专业人员1519名、仪器1.4万台套,基本实现“村有人看、乡有人管、县有人查”。二是推行了一批制度。用抽检查隐患,构建风险监测、监督抽查、专项监测等“五项监测”,每年定量抽检农产品3万多个,快检400多万批次,实现了主要农产品全覆盖;用合格证守关口,涉农县(市、区)全部启动合格证开具工作,产地把控更加有力;用追溯强管理,率先在全国完成部省追溯平台对接,近1.2万家主体入驻部省平台,促使信息化加快推进;用整治打犯罪,年均查办近2000起农产品相关案件,创新推行“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两个名单制度。三是落实了一套保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省财政每年预算1亿多元专项支出。与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推动合格证、追溯体系、产品抽检、农资打假、标准制发等工作。

抓“创建”,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典范

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级监管示范市县创建,全省已有2个市和15个县获国家级授牌,12个市和120个县获省级授牌,数量居全国前列。对已授牌的市县实行动态管理,不合格的一律摘牌。同时,以授牌市县为主要载体,持续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川模式”,“农安七进园区”“村级协管员职业化”“监管示范市县乡村四级联创”等新机制新模式,在全国交流推广。

抓“培牌”,提升“川字号”农产品知名度

一是创建品牌,培育区域公用品牌212个、农产品品牌816个,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5600多个,数量全国前列。二是推介品牌,连续三年举办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特色活动,21个市长、州长为当地农产品“站台”,公开推介了优秀区域公用品牌3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150个。三是营销品牌,支持主体参加农博会、菜博会、茶博会等大型展会,支持直播带货、网红带货、电商营销等新模式,年均销售“川字号”农产品超460亿元。

牢记使命 四川农安继续前行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四川农安人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底线牢牢守住,为产业筑支撑、为舌尖保安全,为四川“三农”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号:18945129820
如果您想把这段广告词用真人声音播放出来,或者您需要制作商务手机彩铃等业务,请加客服微信号:18945129820 或致电
复制微信号

标签: 农产品 配音 专题 安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